幻墨阁>奇幻小说>龙悦荷香 > 第二百九十一章 龙窟天剑
    一路景色颇好,奇峰异谷,悬潭飞瀑,漫山遍野,滴翠楠竹。

    青荷最是熟悉茶山,每一处峰峦、每一处岩,每一道沟壑、每一处溪流,都是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一时间,她遗形忘性,指点江湖,激扬水利:如何统筹布局;如何构筑坝堤;如何储蓄水量;如何控制水位;如何优化干渠;如何增加灌面;如何支流配置;如何省建设、省投资。

    青荷讲的头头是道,堇茶听得眉开眼笑。一时间,茶山五鲤乐淘淘。

    卓云与阿龙本是谈笑风生,可是登上山巅,向下俯瞰,一眼望见茶园,不由自主同时念起聆春,同时满面悲色,同时沉入静默。

    卓云率先打破哀思,低声问询:“阿龙,现下非常时期,咱们本就缺少能人干将,昨日又痛失了聆春,当真令我糟心。事到如今,不知阿龙心中,可有合适之人,胜任大缘府尹?”

    阿龙略一沉吟:“启禀君上,以阿龙之见,还是应该提拔一位公正廉明的青年才俊。”

    卓云连连点头,接踵便道:“我昨日苦思一晚,聆春之弟鸣夏,杀伐决断,雷厉风行,甚有其兄之风,阿龙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阿龙闻言大惊,方欲抬头直说“不可”,便见卓云目光灼灼,一脸热切,好似心意已决。

    心下一惊,一个转念,尽量说的轻缓委婉:“君上,论及文治武功,鸣夏确是不让其兄。可若论起人品,却与聆春相距甚远。选拔人才,固然以才为用,更要以德为本。君上暂且细想,鸣夏身为大缘府捕头,倘若为国为民,怎能知法犯法,私放重犯?聆春舍命护驾,君上固然因此大义,赦免其弟,但是,倘若赏罚不明,岂非助长歪风?”

    卓云沉思片刻,忧心满腹:“阿龙你也知道,那些老世族,个个老顽固,个个难对付,事到如今,必须根除,更需采用非常之术。我现下急需的,便是冷血冷心的‘冷面杀手’。我左思右想,你和阿幕,虽是足智多谋,更是洁身自好,我实不愿你们为些脏人烂事,污了双手。我细观鸣夏,无极狠辣,敢打敢杀,更与嘉王父子,结下血海深仇,刚好是我现下所求。”

    春风吹过,阿龙只觉泛起阵阵冷意,多年以来,最是担心的一场血洗,再也不可回避。

    面对自然法则,无人可以逃避,逃避选择或被选择。逆天者死,顺天者活,生死轮回,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阿龙面露忧

    色,却不得不说:“鸣夏确是能打能杀,只是阿龙对他,更是担心有二:一者,他轻德缺仁,刻薄寡恩;二者,他脑后必有反骨,唯恐日后对君上不利。君上用他,倘若万不得已,万望谨慎,万望小心。”

    卓云微微一笑:“阿龙,我晓得。君,舟也;臣,水也。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舟能行水,亦能驭水。我若是乘水之舟,知人善任,他便是载舟之水。”

    阿龙忧色不减:“君上,前车之鉴,后世之师。非独用人,更在治国。俗话说:治大国如烹小鲜,不可不顾民意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
    卓云闻言急问:“何谓‘不可不顾民意,不可操之过急?’”

    阿龙缓缓详解:“举例来说,夕者,秦之始皇,乘战胜之威,蚕食天下,并吞六国,海内归一,实乃不世之功。当真是‘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’,却不料如此辉煌,二世而亡。

    卓云闻言一怔:“秦始皇乃千古英雄,千秋一帝,可谓天崩地坼。可他究竟是圣是魔,天下无人敢说。以阿龙之见,他二世而亡,根源又在于何?”

    阿龙循循善诱:“秦始皇以一政而统千里,进化国家,推动万民,实乃前所未有之开拓。但是,他虽有经营统一之功,却未能尽行一统之策。究其根本,便是拔苗助长,操之过急。”

    卓云急问:“如何拔苗助长,操之过急?”

    阿龙缓言:“君上读史,必能发现,凡秦之政,汉皆行之。可谓是‘秦人启其端,汉人竟其绪’。所以说,始皇高瞻远瞩,极具前瞻,虽未功在当代,却能利在千秋。”

    卓云冰雪聪明:“阿龙是在说,秦始皇雄心凌云,可惜,他壮志未酬,统一思想,不曾深入民心,在当时不可能彻底实现。他虽然看到这一点,却终于熬尽耐性,万不得已,急功近利,推行残暴之政,只求在有生之年巩固统一?”